突发!5死1伤!安徽一化工厂突发事故!有限空间作业必须要格外注意哪些问题!

  3月10日13时30分许,马鞍山市慈湖高新区安徽金星集团有限公司在进行罐体检修作业时

  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我们常会接触到有限空间,有限空间狭小、通风不畅不利于气体扩散,看着似乎“相貌平平”,但却是隐形杀手!

  有限空间的危害,较为常见的有气体中毒、窒息,还有淹溺、坠落、触电等危害!发生意外事故救援难度大!盲目施救往往导致伤亡扩大!

  有限空间是指封闭或者部分封闭,与外界相对隔离,出入口较为狭窄,作业人员不能长时间在内工作,自然通风不良,易造成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质积聚或者氧含量不足的空间。

  一、通风不良,易引起有毒、易燃气体的积聚和缺氧等;此特点是造成有限空间死亡事故的根本原因,有毒有害化学气体中又以硫化氢为常见;所以在进入有限空间前首先一定要保证该空间内有足够的无害的空气。

  一、作业人员对有限空间概念的陌生,以致于根本没办法认清相应空间存在的危害性,这是有限空间事故高发生率的根本原因。

  二、监护、救援人员相关知识的匮乏是导致相应事故的高死亡人数的根本原因,经常发生一人在有限空间内作业发生意外,多名救援人员的进行营救时的死亡事故。

  一、密闭设备:如船舱、贮罐、车载槽罐、反应塔(釜)、冷藏箱、能承受压力的容器、管道、烟道、锅炉等。

  二、地下有限空间:如地下管道、地下室、地下仓库、地下工程、暗沟、隧道、涵洞、地坑、废井、地窖、污水池(井)、沼气池、化粪池、下水道等。

  三、地上有限空间:如储藏室、酒糟池、发酵池、垃圾站、温室、冷库、封闭式粮仓、料仓等。

  四、冶金企业非标设备:高炉、转炉、电炉、矿热炉、电渣炉、中频炉、混铁炉、煤气柜、重力除尘器、电除尘器、排水器、煤气水封等。

  随着气温逐步升高,有限空间作业安全风险显著增大。近年来,各地因有限空间作业导致的中毒和窒息事故时有发生。小编整理了近年来各地发生的有限空间作业事故案例。各单位和社会公众要深刻吸取有限空间作业事故教训,坚决防范生产安全事故发生。

  污水池、化粪池、沼气池、腌渍池、纸浆池、市政管道、地下室等各类有限空间,在清淤清污和检维修作业过程中极易造成硫化氢、一氧化碳等有毒有害化学气体中毒和缺氧窒息事故。事故单位没有对有限空间作业风险做全面辨识评估,未落实危险作业审批制度,未严格遵守“先通风、再检测、后作业”的作业程序,在检测、防护、监护等安全性能条件未确认情况下实施作业,导致事故发生。

  由于事故单位和现场人员缺乏基本的应急常识和自救互救能力,缺失个体防护器材和应急装备,在没有弄清致害因素,也没有采取可靠保护措施情况下盲目施救,导致伤亡扩大。

  事故单位相关管理制度和作业规程不健全、不落实,防护器材和应急装备配备不全,没有应急预案或现场处置措施缺乏针对性,未开展有限空间作业应急演练,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不落实。

  一些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没有组织过有限空间知识培训或培训质量不高,从业人员对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意识严重不足、对作业程序不清楚,监护人员缺乏监护救援知识和能力。无知者无畏是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

  部分地区对相关行业有限空间监管工作不够重视,对相关制度规定和安全知识技能宣贯培训工作不到位,监督检查和执法处罚失之于宽、失之于软。

  有限空间历来是威胁员工生命安全的“隐形杀手”,有限空间安全事故一再发生,也给我们重重敲响了警钟。尤其夏季是有限空间事故的高发期,由于温度高、湿度大,有毒有害化学气体容易挥发聚集,人员如果在防护不到位的情况下,贸然进入通风不良的有限空间,极易发生中毒窒息事故,轻则昏迷、重则危及生命。

  有限空间作业前要对作业环境做评估,分析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提出消除、控制危害的措施,制定有限空间作业方案;明确作业现场负责人、监护人员、作业人员及其安全职责;严格履行有限空间作业审批手续。

  现场负责人应对实施作业的全体人员进行安全交底,告知作业方案、作业现场有几率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作业安全要求和应急处置方案等,应履行签字确认手续。

  应对安全防护设备,个体防护装备,应急救援设备,作业设备做安全检查,察觉缺陷立即更换。

  应在有限空间外上风侧开启出入口,进行自然通风。有限空间内有几率存在爆炸危险的,应采取对应的防爆措施。

  存在可能危及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的设备设施物料及能源时,应采取封闭封堵切断能源等可靠的隔离措施并上锁挂牌或设专人看管。

  有限空间内承装或者残留的物料对作业存在危害时,作业人员应当在作业前对物料进行清理洗涤、清空或者置换。

  作业前应在有限空间外上风侧对有限空间内的不一样的部位进气体检测,检测工作员应当记录检测的时间、地点、气体种类、气体浓度等信息。

  当气体检测浓度不合格时,必须对有限空间内进行机械通风,通风后应对有限空间内气体再次检测,检测结果合格后才能实施作业。

  在确认作业环境、作业程序、安全防护设备、个体防护装备及应急救援设备符合标准要求后,作业现场负责人方可安排作业人员进行有限空间作业,作业过程中还应做到实时监测和连续通风,发现异常时,作业人员应立马停止,有限空间作业撤离有限空间。

  有限空间作业结束后,作业现场负责人和监护人员应协助作业人员安全撤离有限空间,清点人员和设备,确保有限空间内无人员和设备遗留后关闭出入口,现场清理后解除作业区域封闭措施撤离现场。

  根据调查,在近年来有限空间作业事故中盲目施救问题很突出,近80%的事故是由于盲目施救导致伤亡人数增多,在有限空间作业事故致死人员中超过50%的为救援人员。因此,必须杜绝盲目施救,避免伤亡扩大。

  当作业过程中出现不正常的情况时,作业人员在还具有自主意识的情况下,应采取积极主动的自救措施,可使用隔绝式紧急逃生呼吸器等救援逃生设备,提高自救成功的效率,如果作业人员自救逃生失败,应根据真实的情况采取非进入式救援或进入式救援方式。

  非进入式救援是指救援人员在有限空间外借助相关设备与器材安全快速的将有限空间内受困人员移出的一种救援方式。

  非进入式救援是一种相对安全的应急救援方式,但需至少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1.有限空间内受困人员佩戴了全身式安全带,且通过安全绳索与有限空间外的挂点可靠连接。2.有限空间内,受困人员所处位置与有限空间进出口之间通畅无障碍物阻挡。

  当受困人员未佩戴全身式安全带,也无安全绳与有线空间外部挂点连接或因受困人员所处位置无法实施非进入式救援时就需要救援人员进入有限空间内实施救援。进入式救援是一种风险很大的救援方式,一旦救援人员防护不当,极易出现伤亡扩大。进入式救援要求救援人员一定采取科学的保护措施,确保自身防护安全有效,救援人员应经过专门的有限空间救援培训和演练,能够熟练使用防护用品和救援设备设施,并在确保自身安全的前提下成功施救,如果施救人员未得到足够的防护,不能保障自身安全,则不得进入有限空间实施救援。


版权所有 2003-2017 江南官方体育网页版登录 | 网站地图 | 皖ICP备11019094号